有一次,摩揭陀國的大臣禹舍婆羅門,
到舍衛城竹林園拜訪佛陀。
禹舍婆羅門對佛陀說:
「尊者瞿曇!我是這樣的一個人:
凡是我親眼所見的,我會準確地描述出來;
凡是我親耳所聽說的,我會完全照我聽到的陳述出來;
凡是我所覺了的,我會按照我所覺了的說出來,從不失真。」
佛陀對這樣的行徑並不完全同意,就對大臣禹舍說:「婆羅門!
我不說『應當將所有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我也不說『不應當將所有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所聽到的、所覺了的也一樣,
不說『應當』或『不應當』將所聽到、
所知道的一切全部說出來。
婆羅門!
如果將所看到的說出來,
會造成不善法的增加,善法的減少,
那麼,我就不說,
反之,
如果能促成不善法的減少,善法的增加
我就會說。
聽到的、覺了的也一樣。」
按語:
能準確無誤地轉述所知、所見、所聞,
大概是大臣禹舍所引以為傲的,所以會向佛陀說。
這讓我們聯想到,現代媒體所宗奉的「忠實報導」。
現代媒體以社會大眾有知的權力為理由,
對一些會造成負面教育的事件,也鉅細靡遺的詳加報導,
尤其是對一些犯罪案件,或對社會風氣有負面鼓舞的事件。
這類事件的報導,常常造成一些不良的模仿。
從本則故事的對話來看,
佛陀顯然是不同意所謂「忠實報導」的,
報導或轉述與否,應當評估會有怎樣的影響而定,
如果明知道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的,
就應當有所抉擇,保持緘默才是。
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八三經》。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4.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