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海濤法師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打印本頁]

作者: spcrpio1101    時間: 2011-3-6 08:59 PM     標題: 《海濤法師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1.人身是很難一再獲得的,只有當我們過去生曾累積足夠的福報功德時,才能獲得我們現在的這個人身。如果能潛心思維此暇滿人身之難得,就會激勵自己去進修佛法。

2.在輪回中,眾生會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而在這些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中,地獄、餓鬼、畜生等眾所受的痛苦遠較快樂來得多。其他的,例如,人、阿修羅和天等之眾生則被認為是比較快樂的。

3.眾生因具貪、瞋、癡、慢、疑、吝等而生六道:

一、因吝嗇而投胎到餓鬼道;二、因愚癡而投生到畜牲道;

三、因貪欲而投生到人道;四、因我慢而投生到天道;

五、因妒忌而投生到修羅道;六、因瞋恚而投生到地獄道。

4.造成輪回的根源有三:

一、恆常的自我觀念;二、獨立實存的自我觀念;

三、自認應獲得什麼、要做到什麼的希盼想法。

5.眾生在消除無明、獲得解脫之前,會不斷在六道中流轉。每一刻的無明都來自於其前一刻的無明,無有開始的源頭。它不是由外在的東西所引起的。

6.無明雖無開始,但卻有結束之時。它可藉由了悟空性的智慧所淨除,此種智慧即是對於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不存妄見。

7.在消除執常的錯誤觀念,以及由此而生的五毒煩惱後,我們的心會變得更加清明,同時也更能接受一切事物的本來面貌。

8.瞭解人生不免一死,可驅使我們更為深入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且明確地排出其優先次序。

9.佛教相信一切眾生皆具成佛種子,也就是佛性,它是一種能圓滿開悟的潛能。

10.人原本便不需要那麼多,也不必擁有那麼多,是人慾望無窮的關係,才會要求那麼多。



1.世尊的教法可以讓我們消除一切執著,而當我們遠離一切執著時,那樣的快樂才能恆久不變。

2.在聆聽教法的開始,首先我們要生起正確的動機和發心,也就是菩提心。

3.我們此生所要努力的就是獲得快樂,但快樂從何而來呢?快樂乃來自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雖然通常我們認為痛苦和快樂都是由外而來,但事實上,我們的心才是快樂和痛苦的根源。

4.修行人的快樂乃建立在調伏自心、認識自心的基礎上。

5.不管外在的物質和享受如何豐富,如果內心沒有佛法、沒有空性的智慧和慈悲以及菩提心、止寂等,則我們的人生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安樂與幸福,而且來世也將繼續處於無盡的輪回之中。

6.無執並不意味著什麼都沒有感覺或反應,而是說一個人不必去操心,讓其順其自然。

7.好夢讓我們生起貪愛心,惡夢則生起恐懼心,這是由於我們的執著和習氣使然。為什麼用夢比喻人生呢?此乃由於我們清淨的心受到無明的遮障,而無法瞭解事物的實相所致。

8.在夢境中所顯現的車子和種種情緒等,均是由我們的心中所造作出來的,故其本質亦為空。

9.我們的心,很容易就受到由執著所生起的錯誤投射而擾動。我們用不真實的眼光看著人和物。

10.一切事情分秒都在改變,但它們看起來卻顯得非常真實而不變。所以這也是當它們破碎時,我們便覺得難過的原因所在。

11.一個對眾生充滿極大的悲心、對諸佛具足極大虔誠的人,無疑的將領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

12.若能每天不忘修行的誓約,那麼縱然有時修得不怎麼順,本尊的加持力也不會消失。

13.真正的加持指的是如何即身證悟成就的口傳(口訣),這我們可以由具格的上師那兒獲得
作者: ann101010    時間: 2011-3-6 10:15 PM

真的是因該要好好努力檢視自己...
不努力怎嗎可以到西方呢....
更何況是是否會再有人身可得....
作者: GBA1215    時間: 2012-5-5 05:4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undam1984    時間: 2012-5-5 06:0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vylin0802    時間: 2012-5-5 07:09 PM

Gundam1984 發表於 2012-5-5 06:05 PM
何謂修行?

為何有六道輪回~~而不是七道~八道~~九道?

我記得在原始婆羅門教義裏就已經有所謂的六道了
輪迴觀也是屬於原始婆羅門教義裏的一環
不同的只是天人界裏的大梵天王不屬於輪迴世界裏的一環
其他的通通都還是在輪迴裏
所以這並非佛陀創始的觀念
而再往前追究的時候
相傳在五千多年以前
所謂的大黑天與紅豔天傳說
就已經有輪迴觀點了
因此現在的人往往都誤以為六道輪迴是屬於佛教的觀點
事實上那只是從婆羅門教義直接引用過來的東西
而佛陀則更認為包括大梵天王都還是在生死輪迴裏
至於三界之說
無色界 色界 與欲界
才是真正佛陀再創造出來的觀點
以當時眾多的外道來說
能夠修行到無色界就已經誤以為解脫了
所以佛陀更是把無色界的迷團給打破
呈現給世人
告訴世人無色界仍然是屬於六道輪迴裏的一部份
而並非真正的解脫
因為到了無色界的體驗時
確實已經超脫了時空感
所以才一直被外道們誤以為達到了解脫
簡單的說
就是以一個能夠打坐入定的能者都可以接觸得到的一種體驗
然而這對於佛陀來說
卻有更深入的發現
以現在生理科學的實驗來證明
原來那只是腦波裏的阿法波變細微了
可是咖瑪波仍然存在而且有強化的趨勢
這就是大致的狀況
至於我所知道的現代生理科學的實驗這件事
是從DISCOVERY頻道看到的(記得是前年有播過)
所以別去羨慕那些可以打坐入定很久的能士
因為那曾經是佛陀體驗的時候發現並非真正達到究竟的過程
當然
如果沒體驗過的人是應該盡可能去體驗一下
只是這種入定的事對我來說很早就失去了吸引力
雖然這種狀態對修復身體機能與抗老化以及修復神識恢復精神很有幫助

作者: Gundam1984    時間: 2012-5-6 07:2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vylin0802    時間: 2012-5-6 08:21 PM

本帖最後由 chevylin0802 於 2012-5-6 08:25 PM 編輯
Gundam1984 發表於 2012-5-6 07:27 PM
只是

這種入定的事對我來說很早就失去了吸引力



這個倒是可以講

基本上它是需要從兩個要件當中去滿足的
第一個是奢摩他
第二個則是禪那

奢摩他指的是修定
禪那指的是慧觀

修定的部份又是以專注力為起點
如何修定的部份我就不講解了
因為
現存的教法裏
各個不同的中國佛教"門派"都各有各的方法
雖然這些方法比不上你自己從生活上找到的方法
不過嘛~嘿嘿~我也不能夠一竿子打翻他們
反正我只講成果的部份
只要你認為可以達成那樣的成果的方法都行
專注力的成果是指當你做某一件事的時候
能夠讓你完全的投入在那種狀態裏(全身全心全神灌注的狀態)
就稱為滿足要件了
也可以說這就是專注力的極致的展現

至於慧觀的部份
在很多不同的宗教的名詞上
甚至於在新時代思想上都有提及一個共同的方法
這個方法稱之為觀照
觀照只能說是屬於慧觀當中的其中一個部份而非全部
不過嘛~~~
如果你只是想進入入定的狀態
觀照學會就夠了

在南傳或者是阿含經裏有講一個基本方法
就是所謂的四念住
四念住法就是觀照法
你只要照四念住的方式學
就可以學會觀照
但是在這邊我只講一個基本要點
而這是與阿含經所講的四念住法有一些比較大的不同的要點
這個不同處是在於阿含部所講的四念住比較偏向於厭世的觀點
也就是說阿含部所解說的四念住是比較偏向於要讓人對世間的一切產生厭離心
這種方式對於出家眾來說是適當的
但是對於在家眾而言卻不見得適合
原因是在家眾需要顧及到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如果從厭離心切入的話
久之會產生對家庭與社會的厭離感
這點就是我認為對於在家眾來說比較不適切的原因
那麼我所講的四念住法又是怎樣的呢?
基本精神只有一個
就是客觀兩個字
也可以把它講成"如實的觀察"
意思就是說
不要額外再去產生任何的想法
去觀察你在做什麼
去觀察你在想什麼
去觀察你身體上所感受到的一切知覺
去觀察你為什麼會在各種場合所產生的各種想法與心態

基於客觀的角色來觀察你自己所作所為
基於客觀的角色來觀察你自己在想什麼
基於客觀的角色來觀察你自己身體上所感知的一切知覺
基於客觀的角色來觀察你自己的心態與為什麼產生那些念頭
我們稱這個方法叫做完整的觀照方法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24小時不斷的練習
如果連夢中都練得起來
還很可能讓你達到控夢的情形 (嘿嘿,....這點我就不能再講下去了)
至於完整的慧觀
除了觀照以外
還包括
基於客觀的角色來觀察你所見所聞所知解的一切
包括 知識, 價值觀, 經驗乃至於...認知


當這兩個基本要件都達成的時候
不管你想要入定或者是做任何事
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作者: bradford    時間: 2014-1-27 12:52 PM

Gundam1984 發表於 2012-5-5 06:05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修行,就是修改自已的脾氣、毛病,及一切背德之事(如此的簡單而以,但最簡單的卻是最難做到的,因為人的內心常常在打架)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4.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