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中國的歷史如何來的呢 [打印本頁]

作者: xAx    時間: 2011-7-12 11:59 PM     標題: 中國的歷史如何來的呢

歷史」的意義與特性

何謂「歷史」?可就史學家、和圖書館學方面來討論。首先就史學家方面:梁啟超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對歷史的定義是:「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人活動之資鑑者也。」(註1)

呂思勉先生認為:「歷史者,人類留存之重要活動記錄,足以參酌而以嘹解過去與未來者也。」(註2)



姚從吾先生說:「歷史,簡單說,是指『一件具有影響力的事實』,或者說『一種具有影響力的事變』與這一事實或這一事實的發生與自身演變的經過。」(註3)



而就圖書館學方面,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中的是這樣敘述的:



歷史的意義可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龍冠海綜合各家的解釋,認為廣義的歷史係指任何過去現象或事件的紀錄與敘述;狹義的說,歷史專指人類社會的過去活動之紀錄與敘述。研究歷史可以使我們承受前人文化上的遺產,了解現在社會的由來,並啟事我們創造未來的途徑。(註4)



有此可知,一般所謂歷史,包含三種意義:(註5)



(1) 事實:歷史是過去所發生的事(或有影響力的事)及其演變經過。



(2) 紀錄: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各種生活動態事件的紀錄與敘述,通常是依其發生時間先後而編成。

(3) 學術:歷史是指對於過去所留於現在之痕跡的一種研究。

然而對於歷史,只要加以探究和分析,都具有下例幾個特性:(註6)



(1) 時間性:人類社會中所發生的任何事件總有其過程,如起源、成長、衰退或消滅,歷史研究可以為事件在時間軸上定位。所以,如果沒有時間這個因素,則無所謂歷史。



(2) 空間性:人類的活動及其造成的事件總是在某一特定地理環境範圍之內,歷史研究可以為事件在地理空間中之定位。

(3) 變異性:由於時間的變遷,人類生存的環境也自然地隨其發生變化,同時人類社會中所發生的事件當然也不例外。總之,世界上沒有那件事是完全固定不變的,這就是歷史特性。

(4) 互動性:世界上所發生的事件多而複雜,而且常常是相互影響的,沒有那個事件是完全孤立而不與其他事件發生關係的。所謂歷史過程或社會過程就是由各種社會現象或人類行為的互動現象所造成的。

(5) 整合性或統一性:人類社會在其發展過程中雖然有許多的變異,可是由於縱橫交錯的互動作用,它的各方面或各部分是互相聯繫的,而從時間上看也是前後相繼延綿不絕的。人類歷史可比之一條大河,河身雖有曲直之處,河流雖有緩急之時,但是它本身總是一條完整的河。

所以,歷史是研究往事的學術,是過去所發生的事實及其演變經過,經由記載,以作為現在殷鑑的一門學問。而在瞭解了歷史之後,接下來將討論的是歷史研究法的起源、定義及目的,而歷史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也就構成了歷史研究法的要素。

歷史學所描述的過去肯定包含著“意淫”和篡改,特別是對實際發生事件,人的理解或解釋實際構成了歷史的一部分,歷史學變成社會心理學不是完全荒謬的說法。但反過來,心理學在解釋事實時也會改變、參與歷史,而心理學乃至類似的歷史計量學等躲在客觀性的面具後面提供的“科學歷史學”比傳統的歷史編纂對歷史事件的主觀剪裁也進步不了多少。古典歷史敍事也許代表著文人或特定語境下所謂“有文化”階層的文化理解,這種理解面對“草根”文化的忽視導致文化危機不是不可能,但也許意味著新的歷史敍事邏輯和文化的歷史理解方式的興起,“讀書人翻開教材依然讀不到意淫者篡改的記錄”這種現象,在新的“記錄”中同樣也會發生。“歷史可能是不真實的---並非代表沒有事實存在,問題是存在的並不是真理.一個被姦淫的守貞潔的婦女可能希望永遠忘卻受屈辱的事實.歷史也是一樣,事實並非真理.”這句話在“歷史”“事實”“真理”加以區別,將“事實”和真理對立起來,同時也將“歷史”與“事實”對立,似乎是表達3重意思:1)歷史可以不真實2)因為事實不是歷史3)事實不是真理;作者的結論2)3)我能同意,但1)似乎走得太遠了,歷史和事實的區別是不能得出歷史不可以追求真實和真理概念的。因為所有歷史書寫都面對事實加以理解,恰恰表明離開事實,歷史將成為無源之水;然而作者可能會說事實總是由記錄者甚至有問題的社會心理支配的、會曲解、主動遺忘(如文人對草根文化的遺忘),但歷史記錄的主觀性也表明多種解釋存在的可能,那麼我們相信誰呢?不存在歷史記錄中的絕對客觀的事實,但可能有暫時公認的“事實”,也可能這種公認也意味著文化認同,對於徹底外在於一種“熔爐”中的文化要等待事實的重新確認,但這不是壞事。而且,相信有歷史真理存在(這點對於作者2)3)觀點的成立也很重要)才給不同文化的對話、一種共同的歷史理解的形成(歷史學作為人文理解的真正目的所在)創造條件,這種信念倒可以說是哲學的,或歷史意識支配的。作者對哲學的重視也表明這裏確實是一個哲學問題,至於作者是否會否認侵華歷史,我想主觀上可能不會,上面的1)結論倒是很有可能得出。不過作者賣國與否與作者的哲學立場顯然是另一個問題。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4.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