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關於阿賴耶識 [打印本頁]

作者: ash1115    時間: 2014-6-18 12:38 PM     標題: 關於阿賴耶識

色身是由業力所造,八識田是指過去無量劫所囤積的業力或福報的總合能量來決定這一世要成就哪一(六)道,所以離開色身後只有一個阿賴耶識,意思就是整個宇宙觀,山河大地都是阿賴識所造的嗎?所以成就法身的無垢識的最初就是指這個阿賴耶識嗎?這是小弟對阿賴耶識的悟解,煩請各位資深大德禪士開示,感恩!

作者: waroro    時間: 2014-6-18 02:54 PM

整個宇宙觀,山河大地都是阿賴識所造的嗎?
-------------------------------------

是的。


淨空法師開示:

一個自性,所生所現;
一個阿賴耶,能變所變,
除此之外,別無一法。

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先後,沒有大小就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超時空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諸佛如來,包括法身菩薩,他沒有一樣東西不愛。為什麼?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

一個自性,所生所現;一個阿賴耶,能變所變,除此之外,別無一法。

所以大乘唯識宗裏面,他不承認宇宙之間有一法可立,他說只有阿賴耶,所以叫唯識,唯有識存在,只有阿賴耶,除阿賴耶之外,什麼都沒有,這三千年前佛說的。

跟今天科學家所講的相同,科學家把佛這句話證實了。科學家說這個宇宙什麼都沒有,只有三樣東西,能量、信息、物質,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看法就是唯識家所見的,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轉相,物質是境界相。

這三樣東西從哪里來的?從一念生的,極其微細的這種波動,這一動,這三種現象就出來了,整個宇宙就是這三種現象在變化,它是波動的現象。為什麼有這麼多形形色色不一樣?波動的頻率不相同,其實波動的速度是相同的,相似相續相那就大大的不一樣了。

這就是從三細再給你講六粗相,六粗相就是講分別執著,阿賴耶是講起心動念,
這是佛法裏面的高等哲學、高等的科學。所以法身佛所居的土,圓滿回歸自性的就是常寂光。


作者: billlau1    時間: 2014-6-18 04:57 PM

若阿賴耶識是第八識, 那第七識又是甚麼呢? 可解說一下嗎?
作者: ash1115    時間: 2014-6-18 06:06 PM

到底是由七識衍生出第八識還是阿賴識生七識這個我也一直摸不清楚的說....煩請有開悟的大德禪士解說好嗎?
作者: waroro    時間: 2014-6-18 06:17 PM

本帖最後由 waroro 於 2014-6-18 06:26 PM 編輯
billlau1 發表於 2014-6-18 04:57 PM
若阿賴耶識是第八識, 那第七識又是甚麼呢? 可解說一下嗎?

淨蓮上師開示:

第七末那識

恆審思量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末那」是印度話,那翻成中文,就是「意」的意思。「意」,是思量的意思,也就是思慮、量度。
第七末那識思慮量度有一個「我」,那這個「我」是怎麼產生的呢?就是緣第八阿賴耶識的見分的
時候產生的,所以第七識在緣第八識見分的時候,把它思慮量度為「我」,這就是我們我執的來源。

我們會以為有一個「我」,其實是非量的,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那這個「我」是怎麼產生
的?其實是第七識的見分,它在緣第八識的見分的時候,把它當做是「我」。

它也稱為意根,因為它是第六意識所依之根。我們前面介紹過第六識跟第七識它們的關係非常的密切
,因為第七識稱為染淨依,所以第六識是清淨的還是染污的,完全看第七識。第七識它還沒有轉識成
智之前,第六識念念是染污的,那第七識轉成清淨以後,那第六識才可能念念是清淨的。就是當第七
識念念是無我的時候,我們說恆審思量,在沒有轉識成智之前,我們是恆審思量有一個「我」,那證
到無我之後,是恆審思量「無我」,所以這時候的第七識是念念無我的,因此第六識也是念念清淨的


在第七識沒有轉之前,我們不管如何的努力,那個「我」都是非常的難斷,那「我」沒有斷之前,我
們所有的什麼善法、功德全部都是染污的,就是它一定只有人天果報,不能夠出三界。所有的善法功
德只感得人天果報,除非你念念無我,行所有的善法功德,你才可能出三界,那個功德才是清淨的。

所以第六識它依什麼呢?依第七識,所以第七識是第六識意識所依,所以它稱為「意根」。第六意識
所依之根,所以第七識叫做「意根」。第六識叫做「意識」,第七識叫做「意根」」。「意識」跟「
意根」很容易混淆,所以常常就不翻意根,而稱為末那,它的原因在這裡。

在八個識當中,第七識所需要的緣最少,它只需要三個緣,就是根本依、作意,還有它自己的種子。
根本依就是指第八阿賴耶識,它是諸識的根本,八個識一切識要生起,就一定要有第八阿賴耶識,所
以第八阿賴耶識是諸識生起的根本依。

「作意」我們也講過,一切心識的活動,一定要有作意。


第三個,是自己的種子,這個也是一定要有的,一切心識的活動也一定要有
自己的種子生起,所以各
識都自有它的種子,稱為種子依,那也就是生起諸識的「親因緣」。


「恆而非審」,這個是指第八識。
「審而非恆」,就是指第六識。
「非恆非審」,這個是指前五識。
「亦恆亦審」,只有第七識是亦恆亦審

第七識從無始以來,相續不間斷的活動,而且深明計度第八識的見分為我,所以它是亦恆亦審。






作者: GWZW    時間: 2014-6-19 01:23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WZW    時間: 2014-6-19 01:4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IGER6G    時間: 2014-6-19 02:31 AM

特異功能界是有規則的 最重要的是 沒收功不可以罵髒話 否則功力會暫時喪失
因為發功要依賴的是第八識 罵髒話用的是第七識 第八識跟第七識不可以同時應用 這兩個功能彼此會產生衝突相互排斥 因此你的莫那識及阿賴揶相互抵銷 造成特異功能暫時喪失 但你的其他六識不會受影響的 造樣可以感受 色生香味觸法   

作者: tco00254    時間: 2014-6-19 07:42 AM

本帖最後由 tco00254 於 2014-6-19 07:43 AM 編輯

從阿賴耶識向上看,看到百會穴是呈倒三角型的出口,順著中脈往上走,
可從百會穴出去,再來是永久的夢境............說他是佛境也對,主境也對,
因為各有各的喜好夢(境)
作者: ash1115    時間: 2014-6-19 09:02 AM

雖然還是不太能悟解,但我會慢慢領悟的...那請容小弟再提出愚問,所以佛教說要修至阿賴識究竟清淨,是指要清掉前七識唯剩第八識才能淨...是這種意思嗎?
作者: SVRP4253    時間: 2014-6-19 09:32 AM

本帖最後由 SVRP4253 於 2014-6-19 11:39 AM 編輯

[外行,看內行乎?]: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三脈七輪的籮筐套,'煉'根的招術,都是火熱的哦! 有誰氣功是冰冷凍感嫵媚的呢? 陰瘹術乎? 瘖調術呢?  關於阿賴耶識。

哇! 用阿賴耶識的看{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三脈七輪}的洞縫,宏觀的顯微觀。外行話,莫介意!

(註)Common Sense的,沒備份的必要!

[串場一下!春宮=東宮]:有誰能用阿賴耶識的瞧一瞧,"春宮",怎會練就成'春宮'圖的這玩意呢? 造業、練根、意樂的文字相。

(補充)[哦!tco00254]:頭頂十字皇冠的,高喔! 後知後覺的圖

(再補充)[還有誰也想知道答案的?]:從肚臍眼的看出去,從會陰穴的看出去,啥識的呢?  肚臍眼=神闕穴。


作者: waroro    時間: 2014-6-19 11:28 AM

本帖最後由 waroro 於 2014-6-19 11:41 AM 編輯
ash1115 發表於 2014-6-19 09:02 AM
那請容小弟再提出愚問,所以佛教說要修至阿賴識究竟清淨,是指要清掉前七識唯剩第八識才能淨...是這種意思嗎?

怎麼修?

「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從第六識第七識下手,六七轉了,五八自然圓


我們本土佛經,六祖壇經如此說

六祖壇經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來看看大師們的開示:


淨空法師:

此兩首偈頌,可以說是道盡法相,學佛之人應當把它背熟,實在是妙極了。由此可知,
大師雖然示現為禪宗的祖師,對於法相宗,他確實是甚深通達,由這首偈頌就能看得出來。唯識是非常繁雜的學問,可是在大師口裡是既簡單又明瞭,真正是難得!第一首偈:「大圓鏡智性清淨」,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時,這個時候是自性清淨;相宗講的大圓鏡智,就是性宗說的自性清淨。我們在性宗經典,對於「自性清淨心」,我們見到的太多。何謂「自性清淨」?慧海禪師解釋:「心湛然空寂,圓明不動,即大圓鏡智」。「湛然」是形容詞,就好像水,水到非常清潔的時候,一塵不染、清淨,從水面能清清楚楚看到水底,這叫做湛而寂。「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就是一切明瞭而如如不動。「湛然空寂,圓明不動」八字,是佛法修心重要的原則,這是修自性清淨心,亦是修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心無病」,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末那識的性質是執著,所謂人我執與法我執。只要有這兩種執著,這就是我們的真心有病,因為「我」確實是了不可得。我相,是第七末那識執著第八識的見分一分,所現的一個假相。在唯識講「中間相分兩頭生」,這是真帶質境,所以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可是眾生迷執之後,這個迷執很不容易打破,於是他有四大煩惱常相隨,就是我貪、我痴、我見、我慢,這些確實是心裡的大病。只要把我執打破,能破人我執、破法我執,第七識就轉成平等性,也就是轉成無漏。這個時候,他能與一切眾生平等,以大慈悲心隨順一切眾生。

在佛法修學中,「前五識與第八識是果地上轉,第六識與第七識是因地上轉」。因此,我們對於六、七識的境界相要特別深刻去研究了解。在做功夫的時候,最好是能把「我」,我相要擴大,這在修學方面來講是一種方便法門,而且非常的巧妙。因為一般人的「我」實在太小,只顧自己,起心動念都會想到這樁事與我自己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利益?這個「我」就太小了。對修行人來講,首先要把「我」放大一層,放大到我一家,這個我相就比執著個人要大得多。我們起心動念,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想到與我整個一家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好處,這就是把小我化成一個家,這個「我」就比較大了。從這裡更能推廣,推廣到家族、鄰里,推廣到社會、國家,這個我相比小我就大得多。這樣還不平等,為什麼?我們以一個國家為「我」,對於其他的國家還是不平等。譬如,我起心動念要想做事情,與我們自己國家有沒有利益?有利益;對別的國家有沒有利益?沒有利益。只要是與自己國家有利益,對別的國家沒有利益,這樁事情我們也可以做,這個「我」雖然說大,還是不平等。佛法講到平等,必須把我相放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以現代話說,不但對我們整個地球的一切眾生,要以平等心去對待,要把他看成是自己的一體,同時更要看到外太空、他方世界也是我們自己平等心中所現之物。這樣逐漸放大,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方法,我執不必破,自然就化掉、就化解。比起小乘人破我執、破法執,方法實在是巧妙得太多。第六識清淨了,所有一切心所統統都清淨;第六識若是不清淨、不平等,連帶所有心理行為全都是染污,全都是不清淨。所以這個關係非常之大。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是講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作用是分別,如果它分別一切法而不執著,沒有妄念,能在分別中得到自在,這就是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同圓鏡」,這是講前五識。「成」是成就,「作」就是成辦一切的事用,前五識轉成智之後,都叫做成所作。成所作為何同大圓鏡智?因為它是果地上轉。成所作智正是根本智之後的後得智;大圓鏡智是根本智,成所作智是後得智。

第二首:「五八六七果因轉」,這是講轉識的次第,前五識、第八識是果地上轉,我們最著重的就是第六識、第七識,因為它是在因地上轉。簡單的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轉識成智的最初方便。「但用名言無實性」,我們不要被經的言語文字所轉,你懂得這個名詞,要離開這個名字相。「若於轉處不留情」,一悟悟至極處,不再退轉,這就是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雖然繁興,可是並沒有動念。「繁」是講染境雖然多、境緣非常複雜,可是我們的心永遠是在大定當中,不為外境所惑。


宣化上人:

佛有四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什麼叫大圓鏡智呢?它是由第八識所轉的,所謂轉識成智。你不會用時就是識,當你返本還原即轉第八識而成大圓鏡智,故其本性清淨沒有染污,故說「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是由第七識所轉的。在你未明白之時就叫第七識,一開悟後就叫平等性智。
第七識又叫末那耶識,又叫傳送識,它由第七識傳給第八識,故叫傳送識。而第八識又叫含藏識,梵語叫阿賴耶識,所作善惡的種子,都藏在第八識裡,故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所以叫八識田。此識好像一塊田,你種什麼它就生什麼。「平等性智心無病」,平等即諸佛和眾生的心是平等的,無病就是沒有障礙、嫉妒、貪瞋癡。你若能沒有障礙、嫉妒、貪瞋癡就能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就是第六意識所轉的,
第六意識它什麼都分別,分別善惡是非男女,所以它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實嘹上已變成意識。若轉識成智,成妙觀察智——它見一切境界不用分別就能知遣。妙觀察和分別心是不同的,所以證果阿羅漢要作意觀察,作意就是從靜裡觀察,而能知道八萬大劫內的事,就是用這妙觀察智而能知道,但他若不作意觀察,還是用意識,即一般人所具有的。

「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是由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所成的,就好像一個圓鏡一樣。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前五識,八就是第八識,五八就在果上轉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六七就在因中先轉,即第六識、第七識。

「但用名言無實性」,雖然說是在因上轉,果上轉,實際是沒有什麼實性的,只不過是一些名詞而已。

「若於轉處不留情」,假設你在轉的地方不停止,不用凡夫的心情來測度這種情形。

「繁興永處那伽定」,「繁」當多字講,「興」當興起講,即很多時候都在那伽定中——那伽定就是龍的定。龍為何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化出的變化,所以龍叫神龍,因牠能變化無窮。就像序言所說六祖大師用缽來降伏龍,相信此龍有很大的脾氣和無明。牠想:你說我不敢到你缽裡?我就要試試看,於是就跳到缽裡,但跳進去後沒有法子跳出來了。該龍聽六祖大師說法後,就往生去了。雖此龍常在定中,但未破無明,所以還會發脾氣,要顯顯神通。若牠有定力,即使聽六祖說你不能化小身之語,也不會被動搖的。

那伽定就是不可思議的定。龍是如何成的?就是牠以前在因地中學佛法非常精進,但不守戒律。牠想:一般人要守戒律,但我可以不守,所謂「乘急戒緩」,於是就變成龍了。

原註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元音老人:

修法證道有五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在恒河大手印裏,稱之法身體性智。法身體性智是總的種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最後圓成,
六祖講過:「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就是修道時,先從第六、第七識上下手來修,因第六識的勢力最強,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它在分別蠢動。如六識妄想不動了,沒有什麼妄想消息傳給第七識,七識就轉了。七識是傳送識,它把六識傳來的消息收下來,然後送到第八識裏面去。六七識在修因中轉為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則第八識和前五識,就隨後因無妄種可藏和無第六識的干擾而轉為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了。因此,從除習氣在事境上修來講,轉識還是從第六識開始轉,第八識還須在後頭轉,一下子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是不可能的。我們時時刻刻在六識上做功夫,妄想就不動,不跟境轉了。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把聖種、淨種傳遞給第七識,第七識再傳給第八識,從而把染種轉為淨種而生西了生死的。所以說在八識中,第七識恒審思量執著我相,我是他非,貢高我慢得不得了,總以我為主,一切都歸我,貪得無厭,所以,第七識最壞。因此,修法打七,就是打倒第七識。其實一切眾生皆平等一如,哪里有我?但是人們的我執熾盛,都把別人看得低一等,人家都不行,唯我頂好,所以在人際關係上就不平等了。因此,第七識一轉之後,即沒有人我是非得失,一切都一樣,一切法都平等無異了。


淨蓮上師:

第六意識的作用是什麼?就是造業力量最強,就是它的作用。那麼,以動身發語來說,第六意識的力量是最強最大的,所以用「獨為最」,單獨它是最強最大的

動身、發語,就是我們要發動我們這個身業、還有語業的話,從意業開始,所以意業就是第六意識先有三種思,然
後才會完成語業跟身業。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動身發語,第六意識獨為最呢?它的力量最強最大呢?我們要造口業、造身業的話,先要有意業,這個意業就是由第六意識來完成的。

那前五識可不可以造業?前五識要造業也是有第六意識加進去之後,它才有分別。那第七識、第八識能不能造業?我們剛才說它是有覆無記性、無覆無記性,可不可以造業?沒辦法造業,它只是一種內執的力量,第七識執八識見分為我;第八識我們剛才講,它只是執種的功能。所以第七識、第八識沒有能力造業,只有第六意識在造業。

講到這邊,我們要不要恨第六意識呀?都是它惹的禍!可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第六意識,我們能夠修行嗎?前
五識可以修嗎?第七識、第八識可以修行嗎?不可以嘛!所以修行還要靠第六意識,所以第六意識還是滿可愛的。所以你是要造善業、造惡業,就第六意識來決定,你要修定,還是第六意識來下手。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還是從第六意識下手開始修嘛!所以沒有第六意識,還是沒有辦法修行,所以第六意識還是非常重要。我們下手修,也是從第六意識修,我們修定,也是保持第六意識的現量無分別,還是從第六意識下手修,所以第六意識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儘量不要造作惡業,然後靠第六意識來好好修行就對了。



作者: tco00254    時間: 2014-6-19 12:09 PM

鏡子,古人把八識比譬成鏡子或圓,

現代人是(不可能)也講成鏡子或圓的,那是現代嘴皮師的說法,
可見得你們的老師也是外道兄
作者: bubusz    時間: 2014-6-19 02:41 PM

ash1115 發表於 2014-6-19 09:02 AM
雖然還是不太能悟解,但我會慢慢領悟的...那請容小弟再提出愚問,所以佛教說要修至阿賴識究竟清淨,是指要 ...

如是~ 如是~
孺子可教也,
不過~第八識本淨,或說本性非染淨、不離染淨
而且~所謂清掉前七識唯剩第八識,叫阿羅漢無餘涅槃
要入無餘,無需了解第八識,只要信有根本識獨存即可,信佛所語證無餘稱這行者為聲聞

作者: bubusz    時間: 2014-6-19 03:30 PM

本帖最後由 bubusz 於 2014-6-19 04:15 PM 編輯
bubusz 發表於 2014-6-19 02:41 PM
如是~ 如是~
孺子可教也,
不過~第八識本淨,或說本性非染淨、不離染淨

to SVRP4253 深的我也不懂,據我所知
聲聞緣覺注重在1-6識,而尤其是從第6識下手,若能借意識徹底觀修五蘊十八界虛妄,六識不再作煩惱有漏業了斷自我,第7識即隨其白業不轉入有漏三界,亦即第7亦滅,所以二乘連第7識意根了解少分即可。
  1. 照見五蘊皆空的, 又是在那一乘的呢
複製代碼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所以是那一乘?
菩薩乘修世出世間法,要了知煩惱即菩提,不即世間不離世間,所以必需了知1-8八識體性,且真要究竟也只能如此。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壇經》
所以我們想像,已知證並轉依第八識真心的菩薩,不管現前為人身或六道任何身,就算八識具足,亦不離本識,常處涅槃,無需所謂的事相上清掉前七識了,依此相與阿羅漢所證有些差別..

作者: imbudaer    時間: 2014-6-20 10:26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illlau1    時間: 2014-6-21 04:10 PM

多謝各位大能者的分享, 令我得益不淺!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4.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